喜分“微田园”,耕耘新生活
贵州省独山县坚持把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重中之重,为让群众能够适应新家园、找到归属感,紧盯搬迁群众常年有农耕习惯这一需求,将安置区内闲置的20余亩土地进行整平规划,创建“微田园”,让搬迁群众栽种果蔬。(新华网)
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的出发点是什么、落脚点在哪里,是要从群众的角度去深入思考和换位体验。因此,要真正地摸清楚人民群众的痛点是什么、难点是什么,才会以群众的思维找准自己最应该干什么以及怎么干等问题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目标,不一定就是高楼大厦,可能是瓜果飘香;不一定要高端大气,也可能是细微之处。
“微田园”让民心多了一份寄托。“落叶归根”是传统心理,而异地扶贫搬迁是让人民群众从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离开,人对故土的留念、牵绊之情和不适之感,肯定是自然而然的。因此,广大基层干部就应该切实站在群众的需求出发,积极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生活,让群众能够找到过去家乡的生活方式痕迹和生活烟火气息,从而增强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。
“微田园”牵手群众向新生活过渡。迈步新征程,就是要享受到更加有质感、有品质的生活,而社会高质量的发展、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,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奋斗的目标。异地搬迁环境上和原来相比,肯定是有大大的改变,而幸福不一定就能得到真正提高。“微田园”的建设,就是基层组织立足于群众对土地的深情,给予了人民群众拼搏奋进的“战场”,从而激发起耕耘幸福“新生活”的激情。
“微田园”为幸福感沾上泥土味。每个人在不同阶段对幸福感知,是有着不同的感受。广大基层干部在“微田园”建设中,用脚步去丈量民意,用真心去体验民情;访民情、听民声,让脚下的 “泥土味”去解民之所需、所愁,从而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“提速”,为人民群众的新生活“加码”。(曾晓滟)
责任编辑:霍骋远